纪念天一阁建阁450周年,“芸香四溢———明代书籍文化的世界影响”今起在天一阁博物馆的云在楼开展,集中展出近50种有代表性的明代书籍,内容分为“线装书:古书的定型”、“宋体字:汉字的规范”和“明刻本:文本的共通”三部分,通过书籍的内容书写、实物制作、出版流通、收藏鉴赏等,多方面展示“明代书”的文化,其中不乏当前古文献学、书籍史和明代文化研究中的最新成果。展览将持续到2017年2月14日。
明代有了线装书和宋体字
本次展出的古籍以天一阁所藏明代书籍为主,同时有华东师范大学图书馆及复旦大学陈正宏教授所藏日本、朝鲜半岛、越南、法国等国家和地区的书籍,充分展现了明代书籍的特殊魅力及其在世界范围内产生的深远影响。
天一阁所藏明代书籍久负盛名。明代书籍文化最突出的贡献表现在书的装帧和刻印方面。在书籍装帧上出现了更加便利的线装,在雕版印刷技术上发明了便于刊刻而又不失美观的宋体字,两者最终成为传统书籍装帧和印刷的规范。
中国古书的装帧形式经过了长期演变,从最开始的卷轴装到后来的经折装,再到方册式的蝴蝶装、包背装,最后发展成线装。本次展览通过包背装和线装的实物比较,充分说明了用线装订的线装比用浆糊粘连的包背装更牢固、拆解重装方便的优点,也奠定了线装作为古籍装帧形式演变终点的重要地位。
为增强展览的参与性和趣味性,此次展览运用了新兴的MR(混合现实)和AR(增强现实)技术,观众在展厅戴上最新款的Hololens眼镜,能够更加形象生动地欣赏线装书的装订过程。今年12月的每个周六,天一阁博物馆将推出一定数量的MR和AR技术体验名额,想“尝鲜”的市民可以通过关注天一阁官方微信,报名体验。可以说这是一次藏书文化与高科技手段相结合的全新尝试。
宋体字为何会横细竖粗?
宋体字不仅使用于中国书籍,同样通行于日本、朝鲜半岛、越南等国家和地区,此次展出的朝鲜活字印本《寿斋遗稿》,其使用的宋体字就是根据明刻本宋体字铸造的金属活字。此外,19世纪的法文本《中国图识》,书中插注的汉字书名《大学》《中庸》《论语》以及书后所附中国朝代表中的汉字注释均为宋体字,充分说明宋体字在世界范围内产生的影响力。
宋体字不是宋代的字体,而是明代中期刻书中模仿宋代浙江刻本而形成的一种新字体。宋体字出现之前的印本字体都是手书的楷体,宋体字出现之后,中国古籍印本的字体有了楷体和宋体分庭抗礼的情况。展览的第二部分就是围绕“宋体字”来展示书籍字体的发展史,着重展示了从明代中期至今宋体字的演变过程。
古籍的书板,通常是沿着树干的纵向开切的。文字中的“横划”与木材纤维同一方向,比较好刻,于是刻工就刻得细一点;而文字的“竖画”与木材纤维成直角方向,比较容易刻断,于是刻工就刻得粗一点,这就是宋体字“横细竖粗”这一特点形成的主要原因。此次展出的明范钦天一阁刻本《司马温公稽古录》及其书板尤为珍贵,观众可以近距离欣赏到古代刻工的雕刻工艺。